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甲午崛起》

千千看书网(77kshu.top)

首页 >> 甲午崛起 () >> 0381 亚洲公司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hu.top/76392/

0381 亚洲公司(2/3)

国路线和宗教迫害政策,掀起“丙寅邪狱”,屠杀了上万名天主教徒。

此时朝鲜已经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危机,到高宗时更加凸显。

同治五年(1866年)八月发生了美国商船侵入大同江的舍门将军号事件,同年九月发生了法国侵略朝鲜的“丙寅洋扰”事件。

同治十年(1871年)三月又有美国军舰入侵朝鲜,史称“辛未洋扰”。然而法美舰队都在朝鲜军民的坚决抵抗下以失败告终,这更加坚定了大院君实行锁国政策的决心,他下令在全国各地竖立“斥和碑”。高宗即位之初的朝鲜王朝,在大院君的铁腕政治和改弦更张下,似乎重现了生机。

高宗本人在父亲大院君掌权的状况下,形同傀儡,终日沉湎享乐,不爱读书。

但大院君为了培养高宗,仍命他学习儒家经典。高宗自即位后便接受严格教育,必须一天学习三次,开设经筵的时间是早上7时至9时,中午11时至1时,下午2时至4时。

有一次,高宗读到《孟子》的时候,看到“汤七十里,文王百里”的章句时,慨然顾曰:“七十里、百里,犹可以为政于天下,况我国三千里乎!何以则能秣马燕云,洗祖宗之耻也(指丙子胡乱)”

可见高宗并非是一个胸无大志之人。

但他毕竟是一个少年,也由于大院君政务繁忙而没有受到严格的管束,所以宠幸了一个比他大4岁的宫女——李顺娥,每日和她厮混,但此女终究没成为王妃,因为朝鲜王室规定李氏不得称为正妃。

同治五年(1866年)三月,在大院君的一手操纵下,15岁的高宗举行了空前盛大的婚礼。

而他的新娘不是别人,正是高宗母亲家的亲戚闵氏。原来大院君为了防止外戚专权的历史重演,专门找了自己妻子家的亲戚、幼年丧父的贫穷女孩闵氏作为内定王妃。

细细算来,闵氏是高宗的姨母辈亲戚。

但这在实行铁腕政治的大院君眼里算不上什么,因为他自以为这样就一劳永逸地消除了外戚专权的隐患,同时使自己身兼宗亲和国戚的身份,实在是巩固自己权势的高明之举。

闵氏就是历史上所称的闵妃,谥“明成皇后”。

作为一桩生父包办的政治婚姻,高宗完全没有对闵妃在意,竟冷落了她。高宗依然沉湎女色,他甚至在同治七年(1868年)和李顺娥生了一个儿子,即完和君李墡。

但是,大院君的如意算盘并没有打准。他的一颗棋子——闵妃,和她公公大院君一样,是一个充满权力慾望和野心同时熟稔政治权术的女人。

闵妃虽然被冷落,却遍览宫中书籍,尤其是《左传》等中国古代历史著作!

同时,扎扎实实的防守,不让人找到她的不是之处!

闵王后知道,只要留在李熙的身边,便有机会逐步涉入政坛。

此时静默的三人当中,萌少爷不知道朝鲜王李熙在想什么,其实李熙什么想法也没有,只想赶紧回去跟他偷偷宠信的尚宫李顺娥圈圈叉叉,政治上的没有作为,朝政完全被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把持,李熙目前就完全是一个傀儡。

闵王后闵慈瑾倒是敏锐的感觉到,也许这个小孩,是一个机会!

对于朝鲜来说,辽宁巡抚可绝对不是一个小人物,闵王后闵慈瑾同兴宣大院君李昰应的政见不同,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是要完全的封闭,闭关锁国,而没有办法干预政治的闵王后闵慈瑾私下的政治主张却是要积极的向外面的世界学习,学习科技,学习军事,以强国。

即便是不能马上和西方国家接触,尽可能多的同清国接触,加强通商和交流,这是很迫切的事情。

闵王后闵慈瑾很是好奇的盯着萌少爷看,一个才两岁的小孩,为什么可以这么聪明,居然可以像是大人一般的高谈阔论,甚至可以代表清国大员,以私人的名义出行,“有机会的话,欢迎你爷爷来我们王宫做客,我们一定会好好的款待。”

萌少爷微微的一点头,“谢谢王后,只怕不是很方便,我的爷爷身为清国重要官员,到大清国以外的地方,这是不方便的,需要知会朝廷,而且这个亚洲公司,是我爷爷用我的名义创办的,就是不想让人误会,这是高度保密的,如果不是对王上和王后,我也不会说出来。”

萌少爷说完,凝神看着闵王后闵慈瑾,萌少爷觉得这个女人不简单,虽然还不到二十岁,却显得非常的沉稳,和洁格格完全是两种类型,非常的成熟。

闵王后闵慈瑾点点头,她对清国的地方官员也有所了解,清国和朝鲜差不多,而且清国因为帝国太大,地方官吏都是实权派,更不用说清国这么大,辽宁又这么大,辽宁巡抚所掌握的权力,实在是不比朝鲜的国王要小!

在这个年代,辽宁一地的实力,肯定是要超过整个朝鲜的!即便是清国和朝鲜同样都没有开化,不过,大清国实在已经是封建经济的顶峰水平了!

只要有制度配合,大清国的任何地方,其实现在都可以开始资产阶级自由化!

因为,大清的经济实力已经具备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基础,不管是再穷的地方,都有足以有能力兴办企业的大地主。而且,不是一个两个,是一群!密密麻麻的地主,遍布整个大清。

只是大清国的思想开化水平不够,主要是因为识字率限制了,此时的大清国的识字率不足百分之一,识字的,就算是萌生,都已经


状态提示: 0381 亚洲公司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