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国策》

千千看书网(77kshu.top)

首页 >> 国策 () >> 第三章 血泪史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hu.top/28687/

第三章 血泪史(1/2)

纪佑国与蔺彦博聊得很投机,黄国巍连续使了几次眼神都没被元看到

趁蔺彦博第三次往茶杯里沏水,纪佑国反而朝黄国巍使了个眼神。

看来元不打算回领事馆过夜了。黄国巍暗暗叹了口气,在蔺彦博放下水壶的时候,起身说道:“元、蔺先生,你们慢慢聊,我还要准备明天的记者招待会,先告辞了。”

彦博显得有点尴尬。

“也好,外长忙了一天,明天早上还要应付记者。”纪佑国帮蔺彦博解了围,“回去后早点休息,记得让小王在明天早上来接我。”

“黄外长,我派人送你回领事馆。”蔺彦博站了起来。

“不用麻烦蔺先生了。”黄国巍跟蔺彦博握手告辞。走到门边的时候,黄国巍朝站在门边的保镖使了个眼神,让他提高警惕。

蔺彦博先去拉上了窗帘,才回来坐下。

“蔺先生请不要介意,这次出访的大小事务都由国巍安排……”

“元太客气了,彦博不识轻重,耽搁了黄外长的宝贵时间。”

“哪里的话,蔺先生这么说就见外了。蔺先生也不要叫我元,听着挺别扭的,叫我佑国就好了。”

怎么行。”蔺彦博显得有点慌张。

“想必我比蔺先生长几岁,如果蔺先生不见外,叫我老纪也行。”

“既然元这么说,彦博恭敬不如从命。”蔺彦博敞开了胸怀,笑着说道,“元……老纪如果认为彦博是值得交往的朋友,就叫彦博小蔺吧生生’去的,让彦博觉得自己成了孔夫子。”

纪佑国爽快的笑了起来,趁着双方拉近关系的机会转移了话题。“在我看来,以蔺先生……以小蔺的才能,不管在什么地方都称得上是真正的商界精英。不知道,你有没有考虑过回国展的事情?”

蔺彦博叹了口气,起身到摆放家庭照片的橱柜里拿来了一只青花瓷瓶。

见到蔺彦博的反常举动,两名保镖立即提高了警惕。纪佑国注意到了蔺彦博的神色变化,朝两名保镖使了个眼神,让他们不要紧张。

“不瞒老纪,几十年来,彦博梦一直想有朝一日能够回到故土,参加祖国的建设,为民族复兴尽到一份绵薄之力,”将青花瓷瓶放在茶几上,蔺彦博坐了下来,神色黯淡的说道,“这也是家父未了的夙愿。家父去世前,一直想回老家看看,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如愿。七年前,家母在去世前千叮咛万嘱咐,要彦博将家父的遗骨带回故乡,安葬在蔺氏祖坟里,实现家父的遗愿。这几年,彦博多次打算回国展,只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彦博不孝啊!”

听到这,纪佑国也很是感动。

六十多年前,蔺彦博的祖父蔺鸿恩带着妻子儿女,随同溃退的大军去了台湾。十年后,岛内大清洗,蔺鸿恩与二十岁的长子蔺玉祥飘洋过海到了美国洛杉矶,靠经营中餐馆为生美国陷入越南战争不能自拔,国内矛盾爆,蔺鸿恩被三k党暴徒杀害,餐馆也被砸毁。灾难生的时候,年仅五岁的蔺彦博躲在厨房的碗柜里面,目睹了祖父被暴徒杀害的全过程蔺玉祥举家迁往纽约,重新开办中餐馆。

作为长兄,蔺彦博与弟弟妹妹完全不一样,对经营中餐馆没有任何兴趣苏联入侵阿富汗。两年后的蔺彦博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获得法律学士学位。他没有成为律师,也没有成为法官,而是以中介人的身份前往巴基斯坦资购买的军火运送到阿富汗,提供给阿富汗抵抗组织。由此,蔺彦博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伊朗门事件”爆,蔺彦博返回美国。外界只知道在这起事件中充当中介商、将战斗机零部件卖给伊朗的是一个叫考柏.宁格蒂的军火商,而不知道真正在伊朗活动的是蔺彦博。

依靠冒死赚到的美元,蔺彦博在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工商学博士学位后,创建了“蠡实投资公司”蠡实投资公司”已经展成为拥有十二家子公司、在四十多个国家设有分公司与办事机构、涉足数十个行业、以金融投资为主、管理上万亿美元的资产、旗下员工上万人的大型集团公司,蔺彦博也以美元的身家成为全球华人富。

一个华人家族的血泪史,一个华人的传奇经历。

在外人看来,蔺彦博是不折不扣的“香蕉人”,甚至有人怀疑他暗中为美国情报部门服务,不然根本不可能在以白人为主的美国社会中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又有谁知道,四十九年中的每一个夜晚,蔺彦博都会在睡梦中见到倒在血泊中的祖父、见到被大火焚毁的祖业、见到扬长而去的暴徒。

三岁定终生。

虽然早在十年前,蔺彦博就用非正当的手段除掉了最后一个凶手,让惨死的祖父在九泉之下安息瞑目,但是五岁时的惨痛经历一直在警告蔺彦博,美国不是他的祖国,更不是他效忠的对象。

短暂的沉默后,蔺彦博的情绪平静了下来。

纪佑国也借此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如果我没有猜错,你是担心国内的环境无法让你施展手脚吧?”

蔺彦博长出了口气,没有明确表态。

“其实,这也是我们一直存在的弊端。别说旅居海外的侨民,看看我们自己。三十多年来,我们送出了近两百万留学生,回来的却不到一成。为什么?待遇过低、机会不够多、还是环境不够好?我觉得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是共和国缺乏一种机制,一种能够让人才挥作用、获得满足感、继续成长与进步


状态提示: 第三章 血泪史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