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蚍蜉传》

千千看书网(77kshu.top)

首页 >> 蚍蜉传 () >> 13权衡(一)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hu.top/184693/

13权衡(一)(3/3)

止。如此一来,本身素质优异又有丰厚供养的家丁所具备的实战能力自非战技低劣、缺饷少粮的普通兵士可比。然而家丁因是军官私募,故而不在大明军籍之列,养费由军官自筹。军官为了维持一定量的家丁,不得不广开财路。虚造兵册领朝廷饷银用于养家丁只能算是常规操作,但凡有点能力手段的军官都会把手伸向兼并军屯田地、垄断边贸市场等方面。这便直接导致了辽东军队军官利用职权之便插手当地政商,权力越大插手的力度就越大,攫取的钱财就越多,就能畜养更多的家丁巩固自身势力,成为一个闭环。

嘉靖中期之后的中级军官大多都能畜养三五百家丁,可家丁的待遇也随着时间推移水涨船高,以至于一名家丁一年粮饷折银需耗四十五两,几乎相当于一个正七品知县的年俸。此外军官用于交际打点也需银钱,只靠吃空饷等手段仍然入不敷出。于是军官们又想出了新的法子敛财,比如经常出塞抢劫蒙古、女真部落的钱财、牲畜、马匹等;私自扩大朝廷赏赐养廉田的规模;借钱给家丁然后家丁以战功或战利品抵债的“准折之法”,诸如此类等等。更无良或是没有门路的,则干脆铤而走险,“出边赶马,以图印卖”、“杀良冒功、虚报战功”,总之百计增收。

畜养家丁的风气在万历朝达到鼎盛,仅当时辽东总兵李成梁一人畜养的家丁就达到了三千余。辽东一镇,各级军官的家丁数量便达八千余人,占镇内驻军的十分之一以上。这些家丁的确战力不俗,无论对上蒙古还是女真部落,小规模激战大多能打得有声有色,甚至压过一头。只是一旦出现区域大规模的征战,家丁的数量劣势就会暴露出来,军官带领账面可观的部队作战,却只有十分之一二能有效击敌,其余大部分都是被盘剥到无以复加的士气战技低迷的兵马。强弱两级相去太远,自是无法保持稳定的作战水准,这倒能算作明军通常惯于小规模战斗,大规模集团作战就一塌糊涂的原因之一。

回到吴三桂目前统领的关辽军身上,经过李、祖、吴等顶级家族在辽东的深耕细耘,如今的关辽军中只要有些身份地位的军官大多在辽东开枝散叶,有着自己稳固的产业,或是商铺、或是庄园、或是牧场,各不相同。这是他们稳定收入的来源,也是他们维持自身实力的保障,即便像陈洪范这样远离故土数年的辽东老人,其实在辽东许多地方仍然拥有大量的动产与不动产。

吴三桂的意思表达的很明显了,李自成原先许诺他父子封侯、保留军队,是他期望的,所以他能向大顺倾斜。但顺军随后在北京展开酷烈的追赃助饷行为,则让他不得不退缩再三考虑。按照顺军的抄掠的标准,恐怕吴三桂、吴国贵、郭云龙等等军将都难以逃过拷掠。虽说李自成可能会对吴三桂以及关辽高级军官网开一面,可广大关辽中下级军官难被全被周顾。他固然是关辽军的统帅,但偌大关辽军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军队,他要保持自己在军中的绝对领导权,就不可能不顾及整体利益。吴三桂对李自成并不了解,对大顺军也并不信任,当他所代表的集团的核心利益被触碰,他自然而然会产生极大动摇。

陈洪范暗自点头,心道这便是吴三桂会突然与大顺反目的第一个理由。


状态提示: 13权衡(一)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