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华娱之白金年代》

千千看书网(77kshu.top)

首页 >> 华娱之白金年代 () >> 第245章:光明背后的阴暗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hu.top/109337/

第245章:光明背后的阴暗(2/2)

杨樰口中得知,王晶花打算离开华宜自立门户之后,他就不再把希望寄托在王晶花身上了。

林晓光很清楚,无论华宜兄弟有没有王晶花,华宜在未来的十年,甚至是二十年,都是顶级影视集团的存在,特别是在做电影这一块,那是相当的辉煌火爆。

更何况,就目前来说,加入华宜,对于林晓光而言,就算不是最好,也是最佳的选择之一。

所以,林晓光只能拒绝王晶花和杨樰的好意。

这样一来,杨樰就有点不开心了,她想要的并不是现在这样的生活,她在华谊的这几年过得并不愉快,一年到头下来,除了拍戏还是拍戏,她早就厌倦了这样没日没夜的生活,也越来越渴望相对安稳和悠闲的日子。

她希望林晓光可以和自己一样,跟着王晶花,既能安安心心的拍戏,又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去享受平凡岁月的点滴。

“你晚上有空吗?咱俩去看电影吧。”

杨樰不说话,显然是因为签约的问题,和林晓光产生了分歧。

“不要说不。”林晓光有点命令的味道。

“不。”杨樰赌气说。

林晓光一脸无奈。

缓了缓,杨樰意识到自己的任性,转换了个低声细语的口吻“晓光,你就听我一句劝,跟着花姐准没错,华宜不是那么好待的,你看我一年到头,有几天得闲的日子?”

“好,你让我考虑考虑,我决定好了,会提前告诉你。”林晓光耐着性子,敷衍了一句。

“真的?”

“真的。”

“没骗我?”

“你总得给我时间考虑不是?”

见林晓光稍稍有松口的迹象,杨樰又恢复了笑容“那行,咱俩吃完就去看电影。”

“想看什么电影?”

“今年的贺岁档有哪几部电影?”

“《手机》、《无间道3》……还有什么来着,一时半会儿忘了,着什么急啊,去了电影院再说。”

“行,那咱们走吧。”

话说,提到贺岁片,很多人都会自然而言地想起冯小岗,这位被内地媒体号称“贺岁片之父”的男人。

然而,贺岁档的前身是贺岁片,最早的贺岁片其实是出现在香港。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每个岁末年初,香江群星总会凑在一起,拍几部不太在意片酬的电影,把热热闹闹、辞旧迎新的氛围通过大银幕传递给观众。

至于内地的贺岁档,很多人都会想起冯小岗和葛忧,从1997年的《甲方乙方》开始,俩人携手将贺岁片的概念深深植入人心,并在相当程度上带动了整个中国电影市场贺岁档的兴起。

但实际上,内地首次提出贺岁片这个概念的人,并不是冯小岗,而是陈佩斯。

是的,就是那个曾经在春晚舞台上家喻户晓的“陈小二”。

作为中国电影市场化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陈佩斯在1995年《太后吉祥》的策划书上,就打出了“中国第一部贺岁片”的旗号,比《甲方乙方》早了三年。

当然了,不管怎样,从《甲方乙方》开始,“冯氏喜剧”就引领了中国电影人争相竞逐贺岁档的热潮。

随着贺岁档的蛋糕越做越大,谁都想分一杯羹,于是贺岁档也和中国电影市场一样变得鱼目混杂。

毫无疑问,2004年的贺岁档,冯氏贺岁片《手机》在观众中投下了一颗手雷,全国票房突破5000万元,成为2004年贺岁档电影票房第一位的影片的同时,也让一个叫崔泳源的主持人因为这部影片,陷入了漫无边际的质疑,和充满讥讽的舆论漩涡之中。

可惜,没有人在意真相如何,《手机》还是比下了刘德华、梁朝伟的《无间道3》,另外,《我和爸爸》、《玉观音》、《地下铁》、《安娜与武林》等影片,因档期拥挤,都是来去匆匆。


状态提示: 第245章:光明背后的阴暗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