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三国之群芳寻踪》

千千看书网(77kshu.top)

首页 >> 三国之群芳寻踪 () >> 第360章:部署洛阳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kshu.top/10344/

第360章:部署洛阳(2/3)

来,不仅恢复以往的繁华,甚至更甚一筹,因为没有西凉军的横征暴敛烧杀劫掠,洛阳百姓都渐渐安居乐业,各行各业都敢打开店铺做生意,贩夫走卒也都络绎不绝,洛阳城重新焕发了生机。

从经济贸易的角度来看,洛阳的地位同样很高,因为洛阳是丝绸之路的,数十年前汉明帝派遣使者班超出使西域,打通了荒废已久的丝绸之路,且首次将丝绸之路延伸打通到了欧洲,到了当时的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也首次派遣使臣顺着班超打通的丝绸之路来到东汉,在京师洛阳觐见了大汉皇帝,这是东西方两个超级大国第一次交往。洛阳作为东方超级大国的首都,罗马作为罗马帝国的首都,丝绸之路便是从洛阳开端,到罗马结束,丝绸之路首次将罗马帝国和中国连结在了一起。历史上,东汉之后,魏晋及隋唐时期,洛阳都是东西方丝绸之路贸易的,这个跨度之大,时间之久,意义之大,无与伦比!

丝绸之路虽然由班超打通,但因为东汉朝廷跟羌胡之间爆发的战争,使得丝绸之路再度断绝,虽然后来又有班超的儿子班勇再度开通,朝廷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治柳中,执行都护任务,自此遂以长史行都护职,桓帝时有赵评、王敬,灵帝时有张晏为西域长史,但因为东汉朝廷跟羌人的战争愈演愈烈,丝绸之路在灵帝末年已经断绝。

丝绸之路是一条黄金之路,金良一心想要从罗马帝国那里赚取大量金币,又怎能眼睁睁地看着这条黄金之路断绝呢,再者丝绸之路又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大汉想要了解世界,就要有一个通道,当海上丝绸之路尚未完全打通的情况下,陆上的丝绸之路愈显重要。

金良便效仿盛唐时期,任命班超的后裔班荣为西域长史,从凉州牧皇甫嵩、凉州将军徐荣、武威太守马腾、金城太守韩遂各军里面甄选精锐士卒,变成八千人马的西征军,前去打通丝绸之路。

班荣遵照金良的指示,采用远交近攻合纵连横的政策,笼络一批西域小国,对抗另外一批西域小国,而金良又不断地通过凉州向西域增兵,准备逐渐地控制西域各国,与此同时,还新修了玉门关,开放了沿途各个关隘,同时打通了天山北路的丝绸之路分线,将西线打通到中亚。

金良对班荣的要求是,改变西域小国林立的历史,让丝绸之路更加畅通。

丝绸之路畅通一环,商贸活动可谓奇货可点、令人眼花缭乱,从外奴、艺人、歌舞伎到家畜、野兽,从皮毛植物、香料、颜料到金银珠宝矿石金属,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乐器,几乎应有尽有,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的随商进入更是不胜枚举。

丝绸之路重开,并不费劲,因为这是由军事行动主导的经济活动,只要派兵过去,就能完成。

金良站在洛阳城头,环顾四方,考虑的是定都洛阳数百年甚至更长远的规划。

路上交通的驰道、直道要以洛阳为中心了,而不能再以长安、襄阳为中心了。

在过去三年,为了抵御鲜卑入侵,重修了秦直道和秦驰道,金良麾下的朔州建设兵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套用在以洛阳为中心的汉直道和汉驰道上,事半功倍,金良并不忧虑。

金良唯一忧虑的是洛阳的漕运,火车没有问世之前,船运从各个方面都比路上车运要好,金良继续以洛阳为都城,就必须要考虑到要大兴漕运,甚至要像隋炀帝杨广那样兴修运河。

其实隋炀帝杨广修得运河是没错的,运河是必须要修的,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相继修建了一些渠道,这些渠道虽然断断续续,却使大运河的开凿,在江南和中原地区初具规模了,随着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日益发展,修凿的局部运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尤其江南地区在全国经济生活中越来越占重要地位,沟通南北水道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交流的迫切需要了。

杨广修了大运河以后,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东西南北都用水连起来,组成水网,把几大自然水系变成一个大水系,是一盘大活棋。杨广挖掘运河,葬送了隋朝,给李唐做了嫁衣,大运河迎来了唐代的贞观开元之治,奠定了唐文化在世界上崛起的基础。

金良开始着手布局以洛阳为中心的连同南北的运河,连同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不仅有利于南北经济汇通,更有利于自己的军事行动,有利于自己统一整个大汉。

金良吸取杨广的教训,没有限定要在三五年内非要修好,他给出的时间表是二十年。

金良现在夺取了洛阳城,他考虑的就不仅是对抗洛阳以南的荆州刺史袁绍来守住洛阳城,他要考虑到如何迅速击败袁绍,他还要考虑到若是孙策拒不归附,该如何拿下江东。

这一系列的军事计划,都跟运输问题密切相关,军事人员的运输以及粮草的运输,运输的快慢很多时候直接决定了军事行动的成败。

在这个二世纪,没有飞机没有火车,根本无法做到朝发夕至,军事行动只能靠骑马、坐马车牛车和步行,要跋山涉水,行动十分艰难和缓慢,特别是去河网众多的江东地区,靠车马运输更是缓慢。

所以金良在布局以洛阳为中心大修直道、驰道之余,更准备大兴漕运。

漕运,便是把人和物放在船上,或人划,或扬帆,或做水闸提升下降,可以日行数十里甚至百里,船大,可运兵,可运马,可运粮食,可


状态提示: 第360章:部署洛阳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